WB实验全流程深度解析:手把手教你跑出完美条带

Western Blot(蛋白印迹)可对生物样本中的目标蛋白进行定性半定量检测,广泛应用于蛋白表达分析疾病标志物鉴定药物靶点研究等领域。

一、实验原理一、实验原理

Western Blot基于SDS-PAGE电泳分离蛋白抗原-抗体特异性结合两大核心原理:

电泳分离:SDS(十二烷基硫酸钠)使蛋白质带负电荷,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按分子量大小迁移。

转膜:将凝胶中的蛋白条带转移到固相膜(如PVDF或NC膜)上,便于后续抗体结合。

抗体检测:一抗特异性结合目标蛋白,二抗(偶联酶或荧光基团)结合一抗,通过底物显色或化学发光检测信号。

 

二、详细实验步骤

Western blot 标准流程图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1. 样本制备

关键点:保持蛋白完整性,避免降解!

  • 细胞样本:

    1) 细胞裂解:使用预冷的RIPA裂解液(含蛋白酶抑制剂),冰上裂解30分钟。

    2) 离心:4℃、12000×g离心15分钟,取上清。

  • 组织样本:

    1) 液氮研磨组织至粉末,加入裂解液匀浆。

    2) 同上离心取上清。

  • 定量:BCA法测定蛋白浓度,调整至统一浓度(如2μg/μL)。

  • 变性:加入5×SDS上样缓冲液,95℃煮样5-10分钟,-20℃保存备用。

⚠️ 注意事项:

  • 全程冰上操作,防止蛋白降解!

  • 裂解液需新鲜加入蛋白酶抑制剂(如PMSF)。

2. 配胶(SDS-PAGE凝胶制备)

关键点:根据目标蛋白分子量选择凝胶浓度(参考下表):

蛋白分子量范围 (kDa)

分离胶浓度 (%)

<10

15-20%

10-40

12%

40-100

10%

>100

6%-8%

操作步骤:

1) 分离胶配制(以10%为例):

  • 蒸馏水 4.0 mL

  • 30%丙烯酰胺 3.3 mL

  • 1.5M Tris-HCl (pH8.8) 2.5 mL

  • 10% SDS 0.1 mL

  • 10% APS 0.1 mL

  • TEMED 0.004 mL

  • 混匀后迅速灌胶至距梳齿1cm处,覆盖异丙醇或ddH2O压平胶面。

2) 浓缩胶配制(5%):

  • 蒸馏水 2.7 mL

  • 30%丙烯酰胺 0.67 mL

  • 1.0M Tris-HCl (pH6.8) 0.5 mL

  • 10% SDS 0.04 mL

  • 10% APS 0.04 mL

  • TEMED 0.004 mL

  • 混匀后灌胶,插入梳子。

⚠️ 注意事项:

  • 丙烯酰胺有神经毒性,戴手套操作!

  • APS和TEMED需现用现加,促进聚合。

3. 上样与电泳

操作步骤:

1) 将凝胶装入电泳槽,加入电泳缓冲液(1×Tris-Glycine-SDS)。

2) 每孔上样10-30μg蛋白(根据目标丰度调整),留一孔加预染蛋白Marker。

3) 电泳条件:

  • 浓缩胶阶段:80V恒压,约20分钟(溴酚蓝跑出浓缩胶)。

  • 分离胶阶段:120V恒压,至溴酚蓝到达胶底部(约1-1.5小时)。

⚠️ 注意事项:

  • 上样前需离心样本去除气泡。

  • 电泳缓冲液可重复使用3-4次。

4. 转膜(湿转法为例)

关键点:确保蛋白高效转移至膜上!

操作步骤:

1) 裁剪PVDF膜和滤纸至凝胶大小,PVDF膜需提前用甲醇激活15秒。

2) 组装转膜“三明治”结构(从负极到正极):

海绵垫 → 滤纸 → 凝胶 → PVDF膜 → 滤纸 → 海绵垫

3) 转膜条件:

恒流200-300mA,转膜时间根据蛋白分子量调整(100 kDa以下:1小时;100 kDa以上:1.5-2小时)。

4) 转膜后,用丽春红染色观察转膜效果(可选)。

⚠️ 注意事项:

  • 转膜全程在冰浴中进行,防止过热导致蛋白变性。

  • 膜与凝胶间避免气泡(可用滚轮赶出气泡)。

5. 封闭

目的:减少非特异性结合。

操作步骤:

1) 将膜浸入5%脱脂牛奶(TBST配制),室温摇床封闭1小时。

2) 封闭后,TBST洗膜3次,每次5分钟。

⚠️ 注意事项:

  • 磷酸化蛋白检测建议使用5% BSA封闭。

  • 封闭时间过长可能导致信号减弱。

6. 一抗孵育

操作步骤:

1) 一抗稀释:按说明书比例(通常1:1000)用封闭液稀释。

2) 将膜与一抗溶液置于4℃孵育过夜(或室温2小时)。

3) TBST洗膜3次,每次10分钟。

⚠️ 注意事项:

  • 一抗可回收保存(-20℃),重复使用3-5次。

  • 磷酸化抗体需4℃孵育过夜以提高灵敏度。

7. 二抗孵育

操作步骤:

1) HRP(辣根过氧化物酶)标记的二抗稀释(通常1:5000-1:10000),用封闭液配制。

2) 室温摇床孵育1小时。

3) TBST洗膜3次,每次10分钟。

⚠️ 注意事项:

  • 二抗需根据一抗种属选择(如兔源一抗对应抗兔二抗)。

  • 避免长时间曝光导致背景过高。

8. 显影与结果分析

操作步骤:

1) ECL化学发光法:

  • 将ECL A液和B液等体积混合,均匀滴加在膜上。

  • 暗室中曝光X光胶片,或使用化学发光成像仪采集信号。

2) 结果分析:

  • 使用ImageJ软件定量条带灰度值。

  • 内参蛋白(如β-actin、GAPDH)校正目标蛋白表达量。

⚠️ 注意事项:

  • 显影液需现用现配,避免失效。

  • 多次曝光调整曝光时间(5秒-10分钟)。

全膜&裁膜示例

三、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

1. 蛋白转膜时膜的选择

在Western Blot(WB)实验中,蛋白转膜(Transfer)步骤中膜的选择直接影响目标蛋白的吸附效率信号强度背景水平。以下是转膜膜的选择原则及常见类型对比:

膜类型

硝酸纤维素膜(NC膜)

聚偏二氟乙烯膜(PVDF膜)

尼龙膜(较少使用)

蛋白结合能力

高(依赖疏水作用)

更高(更强的疏水性和机械强度)

高(但易产生高背景)

适用分子量范围

小分子量蛋白(<20 kDa)更佳

大分子量蛋白(>50 kDa)更佳

通用(较少用于WB)

背景信号

低(适合化学发光法)

中等(需彻底封闭)

高(需严格封闭)

机械强度

较脆,易撕裂

高韧性,耐反复操作

中等

预处理

无需活化

需甲醇浸泡活化(增强结合能力)

无需活化

重复探测

较差(易脱落)

支持多次剥离(Strip)和重孵育

较差

保存稳定性

长期保存易变脆

长期保存稳定

一般

适用检测方法

化学发光、显色法

化学发光、荧光检测(需低荧光背景膜)

显色法(少用)

  • 其他考虑因素:

 

目标蛋白分子量

小分子蛋白(<20 kDa):优先选择硝酸纤维素膜(NC膜)(孔径0.2 μm),防止小蛋白穿透膜导致信号丢失。

大分子蛋白(>50 kDa):选择PVDF膜(孔径0.45 μm),其更强的结合能力可减少蛋白丢失。

对于超大分子(>150 kDa),建议使用0.45 μm孔径的PVDF膜。

 

检测方法适配

化学发光(ECL)NC膜和PVDF膜均适用,但NC膜背景更低。

荧光检测:优先选择低自发荧光的PVDF膜(需验证批次)。

显色法(如DAB)NC膜更常用。

 

孔径选择

膜的孔径决定蛋白结合效率:

0.45 μm:适合大多数蛋白(>20 kDa)。

0.2 μm:适合小分子量蛋白(<20 kDa),防止穿透损失。

 

实验条件考量

甲醇活化:PVDF膜必须用甲醇活化以增强疏水性结合能力;NC膜无需活化。

转膜缓冲液:含甲醇的缓冲液更适合PVDF膜,而NC膜对无甲醇体系兼容性更好。

封闭剂选择:PVDF膜可能需更高浓度封闭剂(如5%脱脂奶粉或3% BSA)以降低背景。

 

其他因素

成本:NC膜价格较低,适合常规实验;PVDF膜成本较高但更耐用。

重复使用:若需多次剥离/杂交(如检测多个靶标),优先选择PVDF膜。

蛋白特性:强疏水性蛋白可能更适合PVDF膜。

 

  • 推荐选择方案

实验需求

推荐膜类型

孔径

补充说明

常规WB(化学发光)

NC膜或PVDF膜

0.45 μm

NC膜背景更低,PVDF膜更耐用

小分子蛋白(<20 kDa)

NC膜

0.2 μm

防止穿透

荧光检测

低荧光背景PVDF膜

0.45 μm

如Immobilon-FL

超大分子(>150 kDa)

PVDF膜

0.45 μm

提高结合效率

多次剥离(Strip)

PVDF膜

0.45 μm

耐反复操作

⚠️ 注意事项:

1)PVDF膜的预处理:

使用前需用100%甲醇浸泡1分钟,再用转膜缓冲液平衡。

未活化的PVDF膜蛋白结合效率显著降低。

2)避免膜污染:

操作时戴手套,避免直接接触膜表面(油脂或蛋白污染会增加背景)。

3)封闭优化:

PVDF膜需更长时间的封闭(1小时以上)以降低背景。

NC膜封闭时间可缩短(30-60分钟)。

4)膜保存:

NC膜易吸潮变脆,建议干燥密封保存。

PVDF膜可长期室温保存。

2. 内参抗体的选择(供参考)

在Western Blot(WB)实验中,内参抗体(Housekeeping Antibodies)的选择至关重要,其作用是作为内源性对照,校正上样量差异检测样本质量以及实验操作的稳定性。以下是内参抗体的选择原则:

 

根据样本类型选择

不同样本类型(细胞、组织、物种等)中管家基因(Housekeeping Genes)的表达可能存在差异,需选择在目标样本中稳定表达的内参蛋白:

哺乳动物细胞/组织:常用β-actin、GAPDH、β-tubulin、HSP90、Histone H3等;

植物样本:常用Rubisco(核酮糖-1,5-二磷酸羧化酶)、Actin等;

线粒体/细胞器样本:COX IV(线粒体标志物)、VDAC(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)等;

核蛋白:Lamin B1、Histone H3等;

膜蛋白:Na⁺/K⁺ ATPase等。

 

目的蛋白分子量

选择内参抗体时,需要考虑目的蛋白分子量的大小,通常应该保证内参蛋白要与检测的目的蛋白的分子量相差5 kDa以上(但勿差距太大)。

 

确保内参蛋白的稳定性

表达水平恒定:内参蛋白应在不同处理条件(如药物处理、基因敲除、不同生理状态)下表达量稳定,避免因实验干预而波动。

例如:GAPDH在某些代谢相关实验中可能不稳定,需改用β-actin或β-tubulin。

避免共迁移干扰:内参蛋白的分子量应与目标蛋白的分子量有明显差异,避免条带重叠。

 

抗体的特异性验证

单克隆 vs 多克隆抗体:

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高,但灵敏度可能较低;

多克隆抗体灵敏度高,但需注意交叉反应风险。

验证数据:

选择经过WB验证的抗体(查看说明书中的验证结果)。

预实验确认抗体是否在目标物种中特异性结合,且条带单一(无杂带)。

通过敲除/敲低实验验证抗体特异性(如CRISPR/Cas9或siRNA处理后内参条带消失)。

 

实验条件的匹配性

抗体稀释比例:根据抗体说明书推荐的稀释比例优化实验条件。

二抗匹配:确保二抗与一抗的种属来源匹配(如兔源一抗需搭配抗兔二抗)。

检测灵敏度:内参蛋白的丰度通常较高,需避免信号过强导致过度曝光,可通过调整曝光时间或抗体浓度优化。

 

多内参联合使用

在复杂实验(如不同细胞器分离、特殊处理条件)或对结果严谨性要求较高时,建议使用两种以上内参蛋白,以提高数据可靠性。

例如:同时检测β-actin(细胞质)和Lamin B1(核蛋白)以分别校正不同组分。

 

注意物种交叉反应

不同物种的内参蛋白可能存在序列差异,需确认抗体是否适用于目标物种(如人、小鼠、大鼠等)。

跨物种使用前需查阅抗体说明书或通过序列比对验证交叉反应性。

 

文献参考与预实验

查阅文献:参考同领域类似研究中常用的内参抗体。

预实验验证:通过预实验筛选内参抗体,确认其在不同样本组中的稳定性。

  • 常见内参抗体推荐

适用场景

内参蛋白

分子量(kDa)

胞浆/全细胞

GAPDH(代谢研究慎用)

36-38

β-Actin

42-43

α-Tubulin

50-55

β-Tubulin

50-55

Vinculin

117

细胞核膜

Lamin A/C

65-75

Lamin B1

66-72

细胞核

TBP

33-43

PCNA

36

Histone-H3

15-17

YY1

65-70

膜蛋白

ATP1A1

97-110

Na⁺/K⁺ ATPase

110

线粒体

VDAC1/Porin

31-37

COX IV

17-20

细胞增殖

BrdU

307.1

全血/血浆/血清

Transferrin

77

Albumin

66

 

⚠️ 注意事项:

  • 避免使用磷酸化或修饰状态的内参蛋白(如磷酸化β-actin)。

  • 样本制备时需确保蛋白完整(避免反复冻融或过度降解)。

  • 内参抗体与目标蛋白需在同一张膜上检测,或使用Strip后重孵育。

通过以上原则选择合适的内参抗体,可显著提高Western Blot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。

3. 免疫印迹疑难解析

问题

可能原因及解析

无信号/背景很弱

丽春红染膜,排除转移问题

样本中无靶蛋白或靶蛋白含量过低

一抗二抗不匹配,选择合适的一抗二抗

抗体活性失效

显色系统中含有HRP抑制剂,所用溶液和容器中避免含有叠氮钠

显影液、定影液配制错误或放置时间太久;成像仪器参数设置错误;酶反应底物失效

可换用灵敏度更高的PBST(或PBS)+5%BSA作为封闭稀释液

高背景

封闭不充分或封闭试剂不合适

二抗非特异性结合

洗涤不充分

抗体浓度过高或二抗孵育时间过长

干膜或过度曝光

试剂污染

底物过于灵敏

在实验操作中,膜被污染

换用灵敏度稍低的TBST(或TBS)+5%的脱脂奶粉作为封闭稀释液

非特异性条带

一抗/二抗浓度过高

一抗与其他蛋白质交叉反应

抗体浓度过高或孵育时间过长

换用灵敏度稍低的TBST(或TBS)+5%的脱脂奶粉作为封闭稀释液

条带分子量不对

翻译后修饰,如糖基化、磷酸化、前体蛋白剪切、泛素化等

蛋白质本身性质,主要包括蛋白质本身的电荷影响、转录异构体的存在、同源或异源聚合体和复合体四个方面

实验体系的影响,如分子量Marker不准、电泳影响、蛋白裂解提取过程中发生降解等

带型异常

条带呈现微笑状,凝胶不均匀冷却,中间冷却不好

条带拖尾,样品溶解不好

纵向条纹,样品中含有不溶解颗粒

条带偏斜,电极不平衡或加样位置偏斜

条带两边扩散,样品中盐离子浓度过高

暗片白条带,一抗或二抗加入过多,适当稀释抗体浓度

 

四、实验必备试剂与仪器

试剂:RIPA裂解液、SDS-PAGE试剂盒、ECL显影液、一抗/二抗。

仪器:垂直电泳槽、转膜装置、化学发光成像仪。

附:WB实验口诀

配胶上样要精准,电泳转膜需低温;
封闭抗体不能少,显影分析见分晓!

按照此攻略操作,小白也能轻松上手WB啦,建议收藏备用!实验过程中若遇技术难题或异常结果,欢迎在评论区留下具体现象与实验参数,我们将提供专业解决方案与技术指导~ 🧪🔬

 

代轩生物提供蛋白质免疫检测技术服务!

 
 
 

BIOTECHDX

 

 

Western Blot

服务项目:Western Blot

标本类型

取样要求

组织

新鲜组织,100mg及以上

cell

细胞数106以上,细胞沉淀或者加裂解液处理

蛋白

变性蛋白

报告形式:原始扫描图片、整理图片、数据分析及报告。

 

服务项目:IP/COIP

标本类型

取样要求

组织

新鲜组织,100mg及以上

cell

细胞数107以上

报告形式:原始WB检测图、考染胶(质谱)、整理图片、数据分析及报告。

创建时间:2025-07-17 16: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