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验室高频技术 PK: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,看完不再混淆!
免疫组化(IHC)和免疫荧光(IF)这两种实验都是病理分析常用的技术,那么他们都有哪些区别呢?
01、基本原理
免疫组化/ IHC
基于抗原-抗体反应,通过酶标记二抗(如HRP或碱性磷酸酶)催化显色底物(如DAB)生成不溶性有色沉淀,定位目标蛋白。
检测工具:普通光学显微镜。
免疫荧光/ IF
同样利用抗原-抗体特异性结合,但二抗标记荧光素(如FITC、Cy3),在特定波长激发下发光。
检测工具:荧光显微镜或共聚焦显微镜。
02、实验流程对比
步骤 |
免疫组化 |
免疫荧光 |
固定与切片 |
石蜡/冰冻切片,甲醛固定 |
同左,但更常用冰冻切片 |
抗原修复 |
需高温或酶处理恢复抗原表位 |
类似,但可能更温和 |
封闭 |
使用血清或BSA阻断非特异性结合 |
同左,可能加入抗淬灭剂 |
一抗孵育 |
特异性一抗结合目标蛋白 |
同左 |
二抗孵育 |
酶标记二抗(HRP/AP) |
荧光素标记二抗(FITC/Cy3) |
显色/封片 |
底物显色(如DAB呈棕色),苏木素复染,封片 |
直接封片(含抗淬灭剂),避光保存 |
03、核心差异
类型 | 标记物与检测 | 多重检测能力 | 分辨率与灵敏度 | 样本保存 |
IHC | 酶促显色,颜色持久; | 需复杂轮次显色。 | 分辨率受限于光学显微镜。 | 切片可长期保存; |
IF | 荧光信号,需避光且易淬灭。 | 可多色标记(不同荧光素) | 灵敏度更高,共聚焦显微镜可三维成像; | 需避光且尽快观察。 |
04、应用场景
免疫组化/ IHC:临床病理诊断(如乳腺癌HER2检测)、组织定位研究。
免疫荧光/ IF:科研共定位分析(如线粒体与蛋白共标记)、高分辨率成像、活细胞动态追踪。
05、优缺点总结
技术 |
优点 |
缺点 |
IHC |
结果稳定、成本低、易保存 |
灵敏度低、多重检测难、分辨率有限 |
IF |
高灵敏、多色检测、高分辨率 |
荧光易淬灭、设备昂贵、操作需避光 |
06、选择依据
目的:临床诊断选IHC;科研高分辨或多色选IF。
设备:有无荧光显微镜?
样本:是否需要长期保存?
成本:IF试剂及设备投入更高。
示例应用
IHC案例:结肠癌活检中Ki-67蛋白检测,评估细胞增殖活性。
IF案例:神经元中突触前蛋白(绿色)与突触后蛋白(红色)共定位分析。
常见误区
误区:“IF只能用于冰冻切片”。
正解:IHC和IF均可用于石蜡或冰冻切片,但石蜡切片需抗原修复更彻底。
通过以上对比,可清晰区分IHC与IF。二者并不存在孰强孰弱之分,都是免疫技术的典型手段,可根据实际的实验需求选择适合的技术。
代轩生物聚焦医学科研领域,打造专业检测技术服务平台,涵盖免疫组化、免疫荧光等核心项目。以精准数据为核心,依托标准化流程与资深技术团队,提供严谨高效的一站式医学科研检测解决方案,助您突破科研瓶颈,加速成果转化。
代轩生物IHC/IF部分图示
代轩生物免疫组化、免疫荧光服务项目报告形式:实验片子、实验照片、分析报告。
本次关于免疫组化(IHC)与免疫荧光(IF)的技术探讨至此暂告一段落。
如您在实验设计、结果判读或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疑问,欢迎随时在评论区留言咨询。我们配备国际认证实验平台及资深技术专家团队,可为您提供包括抗体选择优化、双标实验设计、图像定量分析在内的全流程解决方案,24小时内响应技术问询,助力您的科研突破!